國家質檢總局法規司劉兆彬:四個轉變構建和諧消費環境
國家質檢總局法規司司長劉兆彬在今日舉行的2011年質量消費維權工作研討會上表示,要完善法制、強化執法、實現消費維權理念的四個轉變,才能為營造和構建和諧消費環境盡一份力。
劉兆彬表示,目前的法律體系還存在三個問題。首先,有些法律和領域還處在空白階段,有些事很難找到非常堅實、可靠的法律依據。比如,質檢總局負責口岸的檢驗檢疫,對口岸上的人員、貨物,包括蔬菜、水果,進行輻射污染物的查驗。法律依據大的方面有,細的方面又很難查到有針對性的法律。第二,有些法律嚴重滯后。比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到現在已經17年了,某些條款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第三,某些法律難以操作。法律中有相當一部分的比例是沒有到法院進行過訴訟,也就是法律沒有用。"所以我說完善法制的三個問題,就是要解決它的空白、滯后、操作性。"劉兆彬說。
劉兆彬表示,在強化執法中要解決四個問題。一是亂作為,一些執法機關粗暴執法、吃拿卡要、釣魚執法。二是不作為。三是慢作為。行政機關在執法的時候,碰到很多難點,包括法院判決以后,執行很難,執行率70%。"這四個問題,要解決執法的問題,亂作為、不作為、慢作為、難作為的問題。建設法制的和諧消費環境,這是最重要的一環。"劉兆彬說。
在談到消費者維權理念的問題時,劉兆彬表示,要完成四大維權理念的創新。第一,要由事后維權向事先維權轉變。也就是說要以預防為主,消費者、企業都要增強法制觀念,比如說合同、霸王條款,要事先仔細地看一看。第二,要由被動維權向主動維權轉變。中國人很和善,大多數人都很老實,碰到吃虧的事從來都不投訴,但是,有挑剔的、高素質的消費者,才有好的產品質量。第三,從單一的行政維權模式向全社會共同維權的模式轉變。有五個主體應當形成維權的合理主體,比如政府、消費者組織、消費者、協會以及媒體。第四個轉變是由單向度的消費者維權向消費者、生產經營者良性互動的模式轉變。消費者和生產者不是對立,不是死敵,不是對頭,而是合作者,應當進行良性的互動。
國家質檢總局法規司司長劉兆彬在今日舉行的2011年質量消費維權工作研討會上表示,要完善法制、強化執法、實現消費維權理念的四個轉變,才能為營造和構建和諧消費環境盡一份力。
劉兆彬表示,目前的法律體系還存在三個問題。首先,有些法律和領域還處在空白階段,有些事很難找到非常堅實、可靠的法律依據。比如,質檢總局負責口岸的檢驗檢疫,對口岸上的人員、貨物,包括蔬菜、水果,進行輻射污染物的查驗。法律依據大的方面有,細的方面又很難查到有針對性的法律。第二,有些法律嚴重滯后。比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到現在已經17年了,某些條款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第三,某些法律難以操作。法律中有相當一部分的比例是沒有到法院進行過訴訟,也就是法律沒有用。"所以我說完善法制的三個問題,就是要解決它的空白、滯后、操作性。"劉兆彬說。
劉兆彬表示,在強化執法中要解決四個問題。一是亂作為,一些執法機關粗暴執法、吃拿卡要、釣魚執法。二是不作為。三是慢作為。行政機關在執法的時候,碰到很多難點,包括法院判決以后,執行很難,執行率70%。"這四個問題,要解決執法的問題,亂作為、不作為、慢作為、難作為的問題。建設法制的和諧消費環境,這是最重要的一環。"劉兆彬說。
在談到消費者維權理念的問題時,劉兆彬表示,要完成四大維權理念的創新。第一,要由事后維權向事先維權轉變。也就是說要以預防為主,消費者、企業都要增強法制觀念,比如說合同、霸王條款,要事先仔細地看一看。第二,要由被動維權向主動維權轉變。中國人很和善,大多數人都很老實,碰到吃虧的事從來都不投訴,但是,有挑剔的、高素質的消費者,才有好的產品質量。第三,從單一的行政維權模式向全社會共同維權的模式轉變。有五個主體應當形成維權的合理主體,比如政府、消費者組織、消費者、協會以及媒體。第四個轉變是由單向度的消費者維權向消費者、生產經營者良性互動的模式轉變。消費者和生產者不是對立,不是死敵,不是對頭,而是合作者,應當進行良性的互動。
- 國家經濟門戶網、中央重點新聞網站中國經濟網再發新聞報道:匯聚力量攜手抓好質量提升 肩…(2022-09-28)
- 人民日報客戶端報道——全國“質量月”2000家優秀企業發出倡議:堅持質量第一 建設質…(2022-09-21)
- 光明日報客戶端報道——全國“質量月”2000家優秀企業發出倡議:堅持質量第一 建設質…(2022-09-21)
- 全國市場監管系統貫徹落實?《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經驗交流會在京召開(2022-11-26)
- 2022年金磚國家標準化合作部長級會議召開(202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