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福榮析我國質量獎創立:主要問題在如何評得科學
質量管理專家、北京工業大學教授韓福榮在“2011年質量消費維權工作研討會”上表示,質量獎的激勵和導向作用是很強的。目前主要的問題不是評不評的問題,而是如何評得科學。
以下是演講實錄:
各位嘉賓,大家下午好!我講課的標題是“在超越中追求卓越,在創新中持續發展—質量獎的創立與實施”。我要講的內容是質量獎的綜述,質量獎的評價標準、質量獎的評審體系、實施的難點與重點。今天大家主要講的是監督和管理。實際上政府還有另一個職能,引導、培育。由于這些年來我們國家在質量方面屢出問題,在培育方面比較弱。我曾經跟總局領導說,國外沒有技術監督局,但是,國外有技術監督的職能。
什么時候把技術監督局取消了,你們的工作就到位了?,F在要想取消技術監督局,還必須加強技術監督局的職能。質量獎的設立,就是從另一個角度督促企業進行質量的改進。我們現在的一切工作就圍繞兩個方面,一個是打假、監督、消費者投訴處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企業如何持續發展?,F在監督工作,國家已經做了很多,比如質量標準體系、檢測體系、認證體系等等。政府的職能更重要的是在于引導。
質量獎起源于日本,發展在美國,應用在各國?,F在世界上比較出名的三大質量獎,美國的波多里奇國家質量獎、歐洲質量獎、日本戴明獎。我們國家比較出名的是中質協搞的全國質量管理獎。我下面重點介紹一下質量獎的評獎依據。它的評價標準是卓越績效評價準則。我們的國家標準是采用美國的標準。這里面涉及到獎項的性質。一類是主觀獎,一類是客觀獎。比如諾貝爾獎沒有標準,結果決定一切。主觀獎是要搞一些規定動作,現在包括“魯班獎”在內的是主觀獎,我們擬定的國家質量獎就是主觀獎,要遵循卓越績效評價準則這個標準。
改革開放到現在已經30多年,現在國民的心態就是一個字“累”。我們國家經濟發展很快,有人說經濟發展像一個人長得又高又大,但現在存在什么問題?貧血、血壓高、心率不齊。我在日本待了很長時間,這些事情在發展發達的國家,好像不應該存在,在我們這里變成了很突出的問題?,F在看任何問題,從標準的角度來說,給我們很重要的啟示是思維。
按現在的習慣說法,我這個年齡的人是四零后。過去看人是縱向看,現在橫向看。各個“后”的思維情況不一樣?,F在的問題是兩句話,如果不知道未來的企業和個人,就很難有現在。還有一句話是在網絡背景下,知識碎片化,另外一個角度是知識的交叉。所以有一句話是知識的寬度決定事業的高度。有兩個標準,一個19580評價準則,一個實施指南,一共是2萬字,涉及到質量概念的詞語不到20個。
這說明“質量”這個概念有很大的升華,我們需要把視覺拉長。我是1965年大學畢業。那個時候毛主席對教育有一個批示,告訴考試不要拿學生當敵人。我認為知識和方法是重要,它是一個平臺,更重要的是以知識和方法為基礎的思維的培養。學生入學的時候,誰講課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選什么課,數學課、外語課、計算機課,這都是受益終身的基礎。我們看卓越績效評價準則,我估計在座同志們已經接觸過,這個標準很寬泛。
看思維,要有三個切入點。一個切入點,科技的推動;二是市場的拉動;三是文化的滲透。這三者是管理的推動力。這樣做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思維視覺,也就是一個問題要在時間延續、空間展開,才能將問題看清楚,比如我想看珠穆朗瑪峰,我要到青藏高原,這樣才能看清楚。上午很多同志都講消費者投訴等諸多問題,如果離開現在這個時代,很多問題說不清楚。如果把過去的時代放在今天來看,很多事情也有問題。每一個企業很重要的一點,你處在什么樣的位置上。
六次產業轉移、制造業四大革命、四大網絡定律、需求五層次引起了企業組織結構、戰略目標、運作機制的變化。紡織工業、鋼鐵工業、石油化工電力工業、汽車工業、IT產業、生物生命和基因工程,舊產業凝聚資源,新產業凝聚知識。工業革命是馬達推動的,信息革命由知識推動。六次轉移對企業來講,要思考自己在哪個位置。豐田五十年代是搞紡織機械的,為什么能搞汽車?五十年代,老豐田看到紡織業的沒落,汽車工業的興起,轉而做汽車。
汽車是勞動密集型、資金密集型,這個時候正好是朝鮮戰爭,給予豐田一次機遇,使豐田實現跨越。一個企業要看自己處于什么行業,這個行業存在什么問題。就像我們今天所在的社會,這個社會是春秋天,要“亂穿衣”,要想把關系理順,就要等到夏天。有人說貪官的問題,大案要案的增長率比國民經濟增長率高了幾個百分點,而且潛伏期越來越長。我們仔細分析,無非是三句話,理想喪失、欲望膨脹、制度乏力。溫家寶總理接見媒體記者的時候談到三條,體制、機制和干部評價,最關鍵的是腐敗。這是我們今天面臨很突出的問題。
制造業有幾次?第一次產業革命是蒸汽革命,第二次產業革命是電氣革命,第三次產業革命是電子革命,第四次是高新技術產業革命。在理順的情況下,“十二五”規劃提出了九大重點方向,包括裝備制造、船舶、汽車、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化、輕工、紡織等?,F在有幾大問題是制約企業和國家非常重要的問題,人口紅利時期,產品附加值很低,想高技術創新,難。我們的GDP超過了日本,但日本的GNP比GDP高,海外產值大。
現在我們的制造業上了很高的臺階,美國經濟咨詢機構HIS環球透視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去年中國世界制造業產出的19.8%,略高于美國的19.4%。制造業發展的5大特征,管理數字化、設計數字化、制造設備數字化、生產裝備數字化。摩爾觀察每18個月,芯片技術就大大進展一步。芯片更新的速度很快,企業就是產品,企業的壽命也不會長。我們要研究自己處在什么位置上。 麥特卡夫定律。麥特卡夫說網絡的價值與使用者數量的平方成正比。突變定律。社會政治、經濟體制漸進式發展,而技術卻以幾何式增長,社會不穩定。
馬太效應,越好的越好,越不好的越不好。就像自行車市場,越丟自行車,舊車市場越發達,越發達,越丟車?;ヂ摼W的四大改變,改變了世界競爭的規矩,改變了企業?,F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等等。大家想一想我們處在什么樣的產業階段。第二背景是市場環境。市場過去的增長率高,經營環境穩定,是安樂時代?,F在經營環境不穩定,增長率低,是智慧時代,要突出戰略。不知道未來的企業家,在現在就很難走好,我們的標準就是戰略導向。馬斯洛在1964年提出了需求的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顧客忠誠要放在顧客生命周期去決定,要從生命周期的角度去研究。這是市場需求的變化。
當前處于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期。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昧的年代。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我們前途無量,同時也希望渺茫。我們一齊奔向天堂,我們全都走向另一個方向。有一說一是對的,有一說二的時候,誰也不是說一。卓越績效在這個背景下,有三個最重要的思維,管理模式理論、績效評價理論、標桿管理理論。管理模式理論提出三個結構,價值觀成見,哲學是科學中的科學。這個學科有它的結構和路徑,第三個成見是它的方法?,F在的績效評價經過成本績效、財務績效、人力資源績效,卓越績效是戰略導向下的績效。卓越就是超越,跟自己去比,跟對手比,跟標桿比。在這三個理論下,戰略導向的績效并不是對前兩者的取代,標桿管理,一定要選好對手,一定要進行競爭性情報的搜集,這些很多企業都比較缺乏。
這樣的背景下,卓越績效標準對我們是很實用的。一個是它的科學性,二是它的整合性。我們現在理解卓越績效,在我們國家是指標和結果的概念。標準的理解是管理的方式,為顧客和相關方創造價值。這個標準有一個最重要的思維,就是企業不僅僅為顧客服務,還要回歸社會,要行使社會責任??傮w是企業可持續發展。最后做到卓越的過程得到卓越的結果。因為它是以質量獎和自我評價為切入點,如果你今天的評價是500分,明天得到550分,這就是卓越。
標準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我們提出了9項核心理念,要嵌入到6個過程之中,收于7個結果。從管理角度來說,標準有4個層次,驅動層,包括領導和戰略;過程層;基礎層;經營層。它囊括了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是幫助組織保持持續改進而設計的管理模式。是組織與自身、標桿及對手進行比較的檢查表。在追求卓越績效上的計數器。
質量獎的評審體系?,F在提出的《質量發展綱要》也提出了要搞國家質量獎。評價依據就是標準。要成立國家質量獎勵委員會、國家質量獎勵委員會辦公室、評審專家委員會、評審監督委員會。每年最多評6家。ISO9000標準內在的嚴謹性、科學性無可置疑。企業面臨很多管理誤導,卓越績效標準可以和這類標準進行整合。一類是基于三體系的整合。這個整合中一定要注意,這種整合不過是把黃豆、綠豆、紅豆幾種豆子簡單混合在一起,而我們是希望把幾種豆子都磨成粉,再用這種復合粉蒸出好吃的面。才是我們想要的真正意義上的一體化。在這個浮躁的年代,美容不會,健身的少。好多企業老總跟我說,獲得這個獎以后還干什么?這是很突出的問題。以卓越績效標準為整合,將三體系和眾多工作體系整合起來,做成一本手冊。
最后,我講一講貫徹卓越績效標準的難點和重點。在中國現實情況下,質量獎的激勵和導向作用是很強的。有人算過,跑馬拉松比賽,最后100米的速度是平均速度的10倍。最后跑不動了,怎么還快起來了呢?就像重力加速度,越到后面,動力越強。政府要進行評獎的引導,避免商業化和潛規則,比如說名牌,中國名牌、世界名牌,現在已經正式決定不評。在中國特定的情況下,政府主導型,它還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現在我們評出1956個中國名牌、10個世界名牌,除了三鹿奶粉出現問題了,實際上它跟名牌也沒有關系。實際上評的過程還是比較不錯的?,F在政府的抓手是什么?怎么選擇?不是評不評的問題,而是如何評得科學的問題。各個省市、區縣都在評質量獎,現在制約質量的唯一途徑就是數量,少評。微觀層面,從企業來講就是解決好美容和健身的問題?,F在我們國家有三類企業,老國、老外、老板。這三類企業都有屬性上的缺陷。國有企業都是按行政運作,一個是人頭,一個是行政設計。
最后,引用朱蘭的一句話,如果一個組織開展質量認證的主要動力屬于該組織長期戰略的組成部分,則獲證后將會取得最大化的收益。如果把卓越績效標準作為戰略的選擇,這是非?;A的東西。如果企業迫于外部壓力不得不申請認證,其首要目標是就以最低成本,最簡單的方式通過認證,這些企業不會按照ISO9000的要求對其質量管理體系進行認真評估和改進,從而所實現的收益也非常有限。由于時間關系,我不能再多講。謝謝大家!
質量管理專家、北京工業大學教授韓福榮在“2011年質量消費維權工作研討會”上表示,質量獎的激勵和導向作用是很強的。目前主要的問題不是評不評的問題,而是如何評得科學。
以下是演講實錄:
各位嘉賓,大家下午好!我講課的標題是“在超越中追求卓越,在創新中持續發展—質量獎的創立與實施”。我要講的內容是質量獎的綜述,質量獎的評價標準、質量獎的評審體系、實施的難點與重點。今天大家主要講的是監督和管理。實際上政府還有另一個職能,引導、培育。由于這些年來我們國家在質量方面屢出問題,在培育方面比較弱。我曾經跟總局領導說,國外沒有技術監督局,但是,國外有技術監督的職能。
什么時候把技術監督局取消了,你們的工作就到位了?,F在要想取消技術監督局,還必須加強技術監督局的職能。質量獎的設立,就是從另一個角度督促企業進行質量的改進。我們現在的一切工作就圍繞兩個方面,一個是打假、監督、消費者投訴處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企業如何持續發展?,F在監督工作,國家已經做了很多,比如質量標準體系、檢測體系、認證體系等等。政府的職能更重要的是在于引導。
質量獎起源于日本,發展在美國,應用在各國?,F在世界上比較出名的三大質量獎,美國的波多里奇國家質量獎、歐洲質量獎、日本戴明獎。我們國家比較出名的是中質協搞的全國質量管理獎。我下面重點介紹一下質量獎的評獎依據。它的評價標準是卓越績效評價準則。我們的國家標準是采用美國的標準。這里面涉及到獎項的性質。一類是主觀獎,一類是客觀獎。比如諾貝爾獎沒有標準,結果決定一切。主觀獎是要搞一些規定動作,現在包括“魯班獎”在內的是主觀獎,我們擬定的國家質量獎就是主觀獎,要遵循卓越績效評價準則這個標準。
改革開放到現在已經30多年,現在國民的心態就是一個字“累”。我們國家經濟發展很快,有人說經濟發展像一個人長得又高又大,但現在存在什么問題?貧血、血壓高、心率不齊。我在日本待了很長時間,這些事情在發展發達的國家,好像不應該存在,在我們這里變成了很突出的問題?,F在看任何問題,從標準的角度來說,給我們很重要的啟示是思維。
按現在的習慣說法,我這個年齡的人是四零后。過去看人是縱向看,現在橫向看。各個“后”的思維情況不一樣?,F在的問題是兩句話,如果不知道未來的企業和個人,就很難有現在。還有一句話是在網絡背景下,知識碎片化,另外一個角度是知識的交叉。所以有一句話是知識的寬度決定事業的高度。有兩個標準,一個19580評價準則,一個實施指南,一共是2萬字,涉及到質量概念的詞語不到20個。
這說明“質量”這個概念有很大的升華,我們需要把視覺拉長。我是1965年大學畢業。那個時候毛主席對教育有一個批示,告訴考試不要拿學生當敵人。我認為知識和方法是重要,它是一個平臺,更重要的是以知識和方法為基礎的思維的培養。學生入學的時候,誰講課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選什么課,數學課、外語課、計算機課,這都是受益終身的基礎。我們看卓越績效評價準則,我估計在座同志們已經接觸過,這個標準很寬泛。
看思維,要有三個切入點。一個切入點,科技的推動;二是市場的拉動;三是文化的滲透。這三者是管理的推動力。這樣做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思維視覺,也就是一個問題要在時間延續、空間展開,才能將問題看清楚,比如我想看珠穆朗瑪峰,我要到青藏高原,這樣才能看清楚。上午很多同志都講消費者投訴等諸多問題,如果離開現在這個時代,很多問題說不清楚。如果把過去的時代放在今天來看,很多事情也有問題。每一個企業很重要的一點,你處在什么樣的位置上。
六次產業轉移、制造業四大革命、四大網絡定律、需求五層次引起了企業組織結構、戰略目標、運作機制的變化。紡織工業、鋼鐵工業、石油化工電力工業、汽車工業、IT產業、生物生命和基因工程,舊產業凝聚資源,新產業凝聚知識。工業革命是馬達推動的,信息革命由知識推動。六次轉移對企業來講,要思考自己在哪個位置。豐田五十年代是搞紡織機械的,為什么能搞汽車?五十年代,老豐田看到紡織業的沒落,汽車工業的興起,轉而做汽車。
汽車是勞動密集型、資金密集型,這個時候正好是朝鮮戰爭,給予豐田一次機遇,使豐田實現跨越。一個企業要看自己處于什么行業,這個行業存在什么問題。就像我們今天所在的社會,這個社會是春秋天,要“亂穿衣”,要想把關系理順,就要等到夏天。有人說貪官的問題,大案要案的增長率比國民經濟增長率高了幾個百分點,而且潛伏期越來越長。我們仔細分析,無非是三句話,理想喪失、欲望膨脹、制度乏力。溫家寶總理接見媒體記者的時候談到三條,體制、機制和干部評價,最關鍵的是腐敗。這是我們今天面臨很突出的問題。
制造業有幾次?第一次產業革命是蒸汽革命,第二次產業革命是電氣革命,第三次產業革命是電子革命,第四次是高新技術產業革命。在理順的情況下,“十二五”規劃提出了九大重點方向,包括裝備制造、船舶、汽車、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化、輕工、紡織等?,F在有幾大問題是制約企業和國家非常重要的問題,人口紅利時期,產品附加值很低,想高技術創新,難。我們的GDP超過了日本,但日本的GNP比GDP高,海外產值大。
現在我們的制造業上了很高的臺階,美國經濟咨詢機構HIS環球透視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去年中國世界制造業產出的19.8%,略高于美國的19.4%。制造業發展的5大特征,管理數字化、設計數字化、制造設備數字化、生產裝備數字化。摩爾觀察每18個月,芯片技術就大大進展一步。芯片更新的速度很快,企業就是產品,企業的壽命也不會長。我們要研究自己處在什么位置上。 麥特卡夫定律。麥特卡夫說網絡的價值與使用者數量的平方成正比。突變定律。社會政治、經濟體制漸進式發展,而技術卻以幾何式增長,社會不穩定。
馬太效應,越好的越好,越不好的越不好。就像自行車市場,越丟自行車,舊車市場越發達,越發達,越丟車?;ヂ摼W的四大改變,改變了世界競爭的規矩,改變了企業?,F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等等。大家想一想我們處在什么樣的產業階段。第二背景是市場環境。市場過去的增長率高,經營環境穩定,是安樂時代?,F在經營環境不穩定,增長率低,是智慧時代,要突出戰略。不知道未來的企業家,在現在就很難走好,我們的標準就是戰略導向。馬斯洛在1964年提出了需求的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顧客忠誠要放在顧客生命周期去決定,要從生命周期的角度去研究。這是市場需求的變化。
當前處于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期。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昧的年代。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我們前途無量,同時也希望渺茫。我們一齊奔向天堂,我們全都走向另一個方向。有一說一是對的,有一說二的時候,誰也不是說一。卓越績效在這個背景下,有三個最重要的思維,管理模式理論、績效評價理論、標桿管理理論。管理模式理論提出三個結構,價值觀成見,哲學是科學中的科學。這個學科有它的結構和路徑,第三個成見是它的方法?,F在的績效評價經過成本績效、財務績效、人力資源績效,卓越績效是戰略導向下的績效。卓越就是超越,跟自己去比,跟對手比,跟標桿比。在這三個理論下,戰略導向的績效并不是對前兩者的取代,標桿管理,一定要選好對手,一定要進行競爭性情報的搜集,這些很多企業都比較缺乏。
這樣的背景下,卓越績效標準對我們是很實用的。一個是它的科學性,二是它的整合性。我們現在理解卓越績效,在我們國家是指標和結果的概念。標準的理解是管理的方式,為顧客和相關方創造價值。這個標準有一個最重要的思維,就是企業不僅僅為顧客服務,還要回歸社會,要行使社會責任??傮w是企業可持續發展。最后做到卓越的過程得到卓越的結果。因為它是以質量獎和自我評價為切入點,如果你今天的評價是500分,明天得到550分,這就是卓越。
標準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我們提出了9項核心理念,要嵌入到6個過程之中,收于7個結果。從管理角度來說,標準有4個層次,驅動層,包括領導和戰略;過程層;基礎層;經營層。它囊括了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是幫助組織保持持續改進而設計的管理模式。是組織與自身、標桿及對手進行比較的檢查表。在追求卓越績效上的計數器。
質量獎的評審體系?,F在提出的《質量發展綱要》也提出了要搞國家質量獎。評價依據就是標準。要成立國家質量獎勵委員會、國家質量獎勵委員會辦公室、評審專家委員會、評審監督委員會。每年最多評6家。ISO9000標準內在的嚴謹性、科學性無可置疑。企業面臨很多管理誤導,卓越績效標準可以和這類標準進行整合。一類是基于三體系的整合。這個整合中一定要注意,這種整合不過是把黃豆、綠豆、紅豆幾種豆子簡單混合在一起,而我們是希望把幾種豆子都磨成粉,再用這種復合粉蒸出好吃的面。才是我們想要的真正意義上的一體化。在這個浮躁的年代,美容不會,健身的少。好多企業老總跟我說,獲得這個獎以后還干什么?這是很突出的問題。以卓越績效標準為整合,將三體系和眾多工作體系整合起來,做成一本手冊。
最后,我講一講貫徹卓越績效標準的難點和重點。在中國現實情況下,質量獎的激勵和導向作用是很強的。有人算過,跑馬拉松比賽,最后100米的速度是平均速度的10倍。最后跑不動了,怎么還快起來了呢?就像重力加速度,越到后面,動力越強。政府要進行評獎的引導,避免商業化和潛規則,比如說名牌,中國名牌、世界名牌,現在已經正式決定不評。在中國特定的情況下,政府主導型,它還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現在我們評出1956個中國名牌、10個世界名牌,除了三鹿奶粉出現問題了,實際上它跟名牌也沒有關系。實際上評的過程還是比較不錯的?,F在政府的抓手是什么?怎么選擇?不是評不評的問題,而是如何評得科學的問題。各個省市、區縣都在評質量獎,現在制約質量的唯一途徑就是數量,少評。微觀層面,從企業來講就是解決好美容和健身的問題?,F在我們國家有三類企業,老國、老外、老板。這三類企業都有屬性上的缺陷。國有企業都是按行政運作,一個是人頭,一個是行政設計。
最后,引用朱蘭的一句話,如果一個組織開展質量認證的主要動力屬于該組織長期戰略的組成部分,則獲證后將會取得最大化的收益。如果把卓越績效標準作為戰略的選擇,這是非?;A的東西。如果企業迫于外部壓力不得不申請認證,其首要目標是就以最低成本,最簡單的方式通過認證,這些企業不會按照ISO9000的要求對其質量管理體系進行認真評估和改進,從而所實現的收益也非常有限。由于時間關系,我不能再多講。謝謝大家!
- 李克強總理對2022年全國“質量月”活動作出重要批示(2022-09-02)
- 2022年“質量月”速覽——21個部委(部門)對2022年全國“質量月”活動的部署(2022-09-09)
- 國辦印發意見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2022-09-20)
-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 努力開創我國保護和促進公平競爭新局面(2022-09-20)
- 2022年全國“有機產品認證宣傳周”在京啟動(2022-09-20)